最新消息  

首頁 > 最新消息

2012-08-22 08:27:24
服用中藥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

當你在服用中藥時,吃以下幾種食物應該特別注意:

▼白蘿蔔

‧不適合: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。

‧原因:白蘿蔔屬於「行氣化痰藥」,會消耗能量,因此不宜與補藥共服,容易降低療效。其他不適合的食物還有大白菜及竹筍等。

服用人參時最忌吃白蘿蔔。賴榮年說,白蘿蔔的種子又稱為「萊菔」,能理氣下氣,被中醫用來消腸胃脹氣,有時會在吃太補、氣壅滯時使用,所以不適合和補氣的人參一起吃,尤其是必須吃高麗參這類屬於紅參、偏溫補藥材的人,就代表患者已經是偏寒體質、需要用藥滋補,本身就不適合吃會耗氣的藥或是白蘿蔔這類食材。

至於竹筍,賴榮年則認為不必然完全不能吃,不過竹筍性偏寒,筋骨痠痛的人最好減少攝取竹筍等寒涼食物,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。

「竹筍會招風邪,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,有些人吃竹筍會出現皮膚癢、類似感冒的症狀,因此中醫通常建議患者少吃竹筍,不過茭白筍並非竹筍類植物,可以放心吃。

▼辣椒

‧不適合: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。

‧原因:不分中西醫都認為,生病吃藥時飲食要清淡,儘量避免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,例如咖哩、胡椒、辣椒、酒類等。

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,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增加熱象,因而抵銷清熱涼血藥物的療效。

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苦寒藥物,或者是牡丹皮、黃柏、金銀花、桔梗、桑葉、連翹等寒涼藥物,就不該再吃蔥蒜、辣椒、麻油雞、肉骨茶、薑母鴨或羊肉爐等辛辣熱燥油膩食物,以免影響原來中藥材的藥性。

▼冰

‧不適合:所有人,尤其是正在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。

‧原因:中醫認為人體必須氣血調和才能正常運作,吃冰容易耗損脾胃機能。

賴榮年表示,在正常情況下,胃的酵素必須在適當體溫下才能有效運作,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,不利於酵素進行分解作用、五穀精華無法消化吸收,進而導致代謝不良。

尤其在需要服用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病時,更應該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,否則藥物將無法充分發揮功效。

▼糯米

‧不適合: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。

‧原因:豆類、肉類、糯米等食物比較不易消化,正在服用健脾胃藥的人最好避免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,影響病患康復。對於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,多吃這類食物,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負荷。

▼芒果

‧不適合: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。

‧原因:在中醫觀點裡,芒果屬於「發物」,也就是對氣喘、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,吃芒果容易使病情發作。

而正在服藥治療皮膚疾病的患者,也應避免食用芒果、荔枝、花生、海產類等食物。

服用中藥 溫開水最好

吃中藥時最好搭配溫開水。雖然有時候中醫師會視病患的體質或病情,特別交代要用熱服或冷服,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,用溫開水服送中藥是最保險的。

如果是吃科學中藥,中醫師建議先把藥粉和溫開水混合後再喝,沾在杯子上的粉末殘渣應再用水沖一沖後喝乾淨;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再喝水,避免藥粉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。

吃中西藥要間隔2小時

此外,有不少患者在看中醫的同時也看西醫、吃西藥,必須特別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。

王鵬豪表示,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、怕被醫生罵,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,所以有時候會造成中、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,導致「吃過量」;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,中醫又開了紅麴,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。

因此,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別的藥或保健食品,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,中間至少要隔2小時。

補益藥飯前吃 治療藥飯後吃

和西藥一樣,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,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。

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,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,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,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。

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;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,以免傷胃;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。